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恩施新闻

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

——政协委员这样说

来源:恩施晚报 发布日期:2022-07-12 15:28 作者:
字体:

今年4月,州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聚焦“乡村振兴背景下恩施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课题,先后深入利川市、建始县、咸丰县、来凤县等地调研,了解我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现状,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是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同步发展、同步振兴的重要抓手。”7月6日,州政协召开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专题协商会。会上,各调研组成员、政协委员们围绕将我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打造成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双示范村”积极建言献策。

州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邓习猛主题发言

调研组认为,近年来,恩施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基础设施大大改善、特色产业发展成型,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特色村寨乡风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国家民委命名的特色村寨恩施州累计达到49个,占全省的79%,但仍存在思想上重视不够、规划引领不够、示范带动不够、文化力量彰显不够和产业融合发展不够等问题。

调研组建议,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围绕高水平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这一目标,坚持“保护为发展赋能,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路,努力把特色村寨创建成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双示范村”,打造成恩施州各民族融合发展的“活教材”、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活记忆”。

要凝聚思想共识,共抓示范创建。抓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是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应有之义,是《乡村振兴促进法》和《恩施州传统村落和民族村寨保护条例》赋予的责任义务,是擦亮“金字招牌”的明智之举。

要统筹整合共建,实施重点突破。通过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统筹共建,以“资源整合,重点突破,分别投入,各计其功,共建示范”为目标,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打造成乡村振兴样板村。

要坚持规划先行,强化指导引领。优先制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坚持“全面保护,应保尽保”;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可持续有生命力的乡村产业;统筹建设规划,使规划既契合县域总体规划又切合村寨实际,规划当下又引领未来。

要彰显文化魅力,聚焦塑形铸魂。组建专门班子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传承演绎,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民俗节庆活动,让其成为旅游观光、招商引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

要夯实产业支撑,重在融合创新。做强主导产业,坚持融合创新,坚持多元主体融合共生,实现发展成果各方共享。

州政协委员、利川市龙船调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谭俊:明确发展路径 助力乡村振兴

我州境内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较多,且各具特色。建议:

根据各村寨实际情况,按照“一村(寨)一景”景区带动型、“一村(寨)一韵”观光度假型、“一村(寨)一品”文化体验型、“一村(寨)一业”产业融合型等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

同时,积极拓宽发展路径,依托国企平台,发挥带头引导作用,实现景区和特色村寨集中连片发展;

培育新型市场主体,以合资经营、特许经营、委托经营、整体开发等不同模式吸收各类资金参与特色村寨建设和经营,促进开发建设主体多元化;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利益分配模式,通过利益共同体,激发当地居民参与积极性;智志双引,通过人才下乡、智力帮扶、技能培训、技术推广等多种方式,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州政协委员、利川市政协副主席张怀志:有效汇聚特色村寨保护强大合力

建议:

在高度重视中大力支持,建立健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工作协同机制,创新举措,大力宣传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在深度挖掘中精准施策,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做好基线调研,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步实施”要求,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主动助推特色村寨保护。

在共建共治中振兴产业,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投身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开发,加强对特色民居的修缮管控,着力壮大村寨集体经济,为村寨良性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在提质培优中有序推进,强化特色创新,避免同质化,建立健全特色村寨保护工作考核、奖惩和退出机制,有效汇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强大合力。

州政协常委、湖北民族大学武陵山片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罡:恩施州民族村寨 在乡村振兴中的定位思考

恩施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乡村振兴中需要找准定位。建议:

凝聚共识,切实加强宣传、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干部群众的保护与发展意识;整合资金,实施以奖代补,充分调动村民改造积极性,规范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

整合资源,全力推动融合发展。完善工作机制,统筹加大建设投入,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深度融合。紧扣文化振兴,加大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力度,促进传统与现代文化有机统一,培育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化名片和传承人。

振兴产业,不断强化造血能力。发挥村寨自然资源优势,全力助推特色产业建设;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大局。

州政协委员、建始县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主任谭芳:在传统文化沃土中 培育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重在彰显文化的力量。建议:

首先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充分挖掘整理各特色村寨的传统农耕文化、特色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建立起恩施优秀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其次要强化保护传承,筑牢保护传承的思想基础,完善保护传承的体制机制,提升保护传承的综合效能,全方位营造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氛围。

最后要做到守正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相融、与社会变迁同步、与现代教育相联、与现代经济发展相生共荣,让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关部门回应

州民宗委:

把“双示范”建设继续作为重点工作持续推进;进一步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文旅融合,以大旅游促进各民族大团结;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现“十四五”期间全州特色村寨全部创建成为省、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州乡村振兴局:

梳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振兴重点村的关系,在“产业兴旺”突破、“生态宜居”提升、“乡风文明”深化、“治理有效”创新举措、“生活富裕”目标实现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乡村振兴之路。

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把抓特色风貌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与抓旅游、抓产业、抓乡村振兴一体推进。

加大恩施州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挖掘与研究,打造民族文化符号。完善城市与旅游景区、传统村落、特色村寨的特色风貌管控规划。

州文化和旅游局:

紧紧围绕恩施州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鼓励各类资本投入,注重深度开发,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提质升级,形成乡村旅游新业态。通过打造大旅游,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责任编辑:刘艳

相关文件: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